乘歌乐山班车,第一站到渣滓洞,行驶距离2.5公里。
林荫路上,有好几座石砌岗亭。
渣滓洞原来是程尔昌开办的小煤窑,于20世纪20年代开办;因煤少渣多而得名。1943年,特务将白公馆改为“中美合作所”第三招待所以后,就将渣滓洞煤窑改建成看守所,接管白公馆的所有关押人员。 1946年7月,又将息烽监狱、重庆望龙门看守所与渣滓洞合并,所有关押人员集中于渣滓洞。1947年底关闭渣滓洞,所有人员移至白公馆;1947年12月,渣滓洞作为重庆行辕第二看守所,重新关押“犯人”。
监区岗亭
监舍屋脊
入口有警钟:每隔一小时敲响一次,借以说明“没有异常情况发生”。
渣滓洞看守所分内外两院,外院为特务办公室,刑讯室等,内院有男牢16间,女牢2间,关人最多的时候,有300多名“犯人”。
如今,办公室、刑讯室已成为那段历史的展览区:有敌人残害革命党人的实物展示,有革命党人坚持狱中斗争的记录。
被关押人员的照片,和关押缘由的分析说明
特务机构沿革和渣滓洞监狱的·历史分析
狱中策反和正义审判
进入内院,看男女牢房
重点参观女牢二:
这里关押过江竹筠和她的战友们
2007年7月17日,洪水冲坏女牢。在修建的过程中,发现女牢地下有一堆异物:证实是难友们为越狱所做的准备。
牢房中,陈列有烈士的图片资料:包括烈士们用过的物品,烈士身份的书证、物证材料和烈士们的生活介绍。
令我难忘的,是《黑牢诗篇》。
进入男牢:楼口有所谓的“中正室”。
入煤窑,看煤矸石和煤矿石的实物展示。
煤窑入口原来被特务们封闭,也是2007年的洪水,让它重见天日。
回到地面,参观“狱中优待室”。上楼,参观监室铁窗。
1949年11月27日夜至28日凌晨,特务将所有在押人员集中到男牢楼下8间监室集体枪杀并焚烧男牢,造成:180人遇难,15人脱险。(平三室实景)
被屠杀的人员分布:平二室13人,平三室5人,平四室10人,平五室9人,平六室9人,平七、平八室各11人。
被焚烧的男牢,于20世纪60年代修复。1956年,渣滓洞监狱旧址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;1988年被国务院定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。男牢的监室,大部作为展室:既有川东革命史实,和革命志士被捕的情况介绍;也有难友们坚持狱中斗争的纪实写照。
从川东三次武装起义,到华蓥山游击队的建立;从川东游击队歌到挺进报事件的发生;
狱中章节里:有争水斗争、春节联欢、狱中追悼会、铁窗诗社等
二楼俯瞰场院:有女牢,小广场和后院山林。前院墙体中,有蛊惑人心的标语口号。
后院围墙中,有一个缺口。1949年夏,大雨在围墙上冲出一个缺口,特务令政治犯修复;政治犯故意将墙体砌得一推可倒。11.27大屠杀中,部分难友从此处逃生,有15人因此获救。
下楼,看场院,有供水处和厕所:后者是难友们传递信息的“茅房新闻社”。
评论